SICK西克熒光傳感器是一種基于熒光原理,用于檢測特定目標物質(如離子、小分子、生物大分子等)濃度或存在的分析工具,在生物醫學、環境監測、食品安全等領域具有廣泛應用。其通常由熒光團(熒光基團)和識別基團組成。當目標物質與識別基團結合時,會引起熒光團周圍微環境的變化,導致熒光信號(如熒光強度、熒光壽命、發射波長等)發生改變。通過檢測這些熒光信號的變化,可以實現對目標物質的定量或定性分析。例如,某些熒光傳感器在結合特定離子后,熒光強度會顯著增強或減弱,從而實現對離子的檢測。
1、傳感器活化與使用
熒光探針浸染:
將傳感器材料(如熒光納米顆粒、染料標記的試紙)與樣品充分接觸,確保反應達到平衡(時間參考說明書)。
避免探針過量導致熒光信號飽和或淬滅效應。
原位檢測:
對于固定式傳感器(如熒光薄膜、光纖探頭),直接插入樣品中并穩定后讀數,避免機械擾動。
氣體檢測時需控制流速和壓力,防止傳感器表面吸附飽和。
2、信號采集與讀數
激發與發射參數:
設置合適的激發波長和發射波長(根據傳感器材料的熒光光譜特性),避免雜散光干擾。
使用濾光片或光譜儀分離目標熒光信號。
動態監測:
連續記錄熒光強度變化(如實時曲線),尤其適用于反應動力學研究或活體監測。
注意積分時間(曝光時間)設置,過長可能導致信號漂移或背景噪聲累積。
3、數據記錄與處理
對照實驗:
設置空白對照組(如無目標物的樣品)和陽性對照組(已知濃度樣品),驗證傳感器性能。
記錄環境參數(如溫度、pH值),分析其對熒光信號的影響。
定量分析:
根據標準曲線或內置校準程序計算目標物濃度,注意排除儀器漂移或基線偏移的干擾。
多次測量取平均值,評估誤差范圍(如相對標準偏差RSD)。